第三百七十九章 巨大的投入-《大国重器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中国,又拿下了一个第一!

    说实话,当专家团在了解了克隆团队的研究经过以后,全都显出了不可思议的惊讶之色,一个个面面相觑。

    不经过理论验证,直接硬上……

    这,在国内研究机构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。

    国家哪有那么多闲钱,可以让你乱造!

    九五年,国企破产风可以说到达了顶点,全国破产的国企数以万计,光是东北一地下岗的工人就数以百万计,国家经济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,没有出现大的社会动荡,已经是侥天之幸。

    在这种形势下,国内科研机构的经费,也被压缩到了极致,除了极少数必须保留的重大科研项目,其他科研课题几乎都被砍光了。

    科研院所的人才流失率,高达百分之六十以上。部分研究机构的中青年研究员,甚至一个不剩,全部出走:不是远赴国外,就是自动离职下海经商。

    没办法,人总得活啊!

    中华制造都趁这个机会,在这一年里又新吸纳了三千多名具有高级工程师、高级研究员职称的高技术人才,让公司的研究人员总数,超过六千人之多,每个月光工资就要上千万人民币。

    公司开的研究涵盖了机械、生物、化工、电子、元器件、车船、发动机、医疗等数十个门类,上千个课题。

    实际的研发投入,更达到数亿之巨!

    设备公司每天加班加点,按照白云天提供的图纸制造的,不是用来外销盈利的商业设备,而全是研究所需的各种仪器仪表、器材。

    即便大多数设备全是自产,光是材料投入,迄今为止中华制造也投入了超过十个亿。

    算上外购的部分国产设备,总投入已达到了三十几个亿。

    今年收取的四个多亿美元专利授权费,就这样全部花了个精光。

    只有白云天知道,若是将他提供图纸,设备公司自产的精密设备,对比国外同性能档次设备进行计价,那它的总价值还要翻数番!

    不下五六十亿!

    对于中华制造这一两年疯狂吸纳科研人才的情况,中科院、华清等也是知之甚详。

    大概,也只有这样财大气粗的机构,才敢这样不计代价的投入吧……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