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他们先入后山,自然不便驱逐,便为他们三个人划出了整个一座小山头,装潢别致,绝难让别处的女弟子认错了门的。” 装潢?这个词在当时这个年代指的可是制作高级纸张时的美化工艺,为何小充华会选用这个词? 哦,相必是她年纪小,对词语的认识还不准确…… 庆云本是这样想着,直到他看到眼前耸起一块巨石,斗大的“书山”二字,气势雄浑。 其后有四条小径,路旁分别提有一字,“贪”,“才”,“勤”,“早”。 “小哥哥,你看看。来到这里,怎么会走错门? 四条路里只有一条通上山,剩下三条鬼打墙。 小哥哥猜应该走哪条?” 书山有路勤为径,这句上联当时还未出世,所以庆云当然无法立即判断出正确答案。 不过好在鲁迅先生也没有出世,不会将他误导向那第四条路去。 庆云只是略微思忖,便撑起拐杖向写有“勤”字的小径走了过去。 “哎?小哥哥,你怎么认得出这里的道路?” “简单,其他三条路的青苔都是被刻意刮去或者故意反复踩踏除掉的。 只有这条小径上的青苔被踩踏得比较自然。” “啊?” 小充华显然没料到这个题目原来如此无趣,垂头丧气地跟在庆云身后开始爬山。 山路并不算险,石阶自成规矩,就像是书本翻开后的侧缘,密密麻麻一层层地铺开。 也不知走了多久,直到把那小充华累得实在挪不动了,庆云只有将她缚在背上,拖着伤腿,又继续捱了半个多时辰。这才来到一片平坡的顶端。 好大的寺庙! 虽然院墙不高,也没有特别涂抹,但单论面积,那是绝对敞亮。 这怕不得有小半个兰若寺大小的院落,真的只住了三个人? 进了院门,庆云发现正殿前竟然未设香炉,两侧厢房却修得极为气派,不觉暗暗纳罕。 有人住持的寺庙,怎么会不摆放香炉? 正殿有佛,却无香烛,一位中年书生,正在伏案誊抄书卷。 他似乎是听到了小充华的笑闹声,却并没有回头,只是招呼道, “吉白姨,这次的米粮送来的时间似乎早了些,是前山有什么变故么?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