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八十四章 自古情关最凶险 而今少侠且留心(中)-《兰若蝉声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鱼与熊掌,你可有所打算了?”

    暅之向室外甩了甩下巴。

    庆云自然知道他是在问些什么,却还是很努力地想把话题引开,

    “我不太喜欢儒家的命题方式。”

    “哦?怎讲?”

    “比如说,鱼与熊掌之间,我为什么要作选择?

    如果都喜欢,却因为没有钱去买,

    难道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应该是多赚钱吗?

    生与义之间又为什么要取舍?

    难道匡护道义,一定要付出生命代价才值得颂扬吗?

    儒家的命题听上去大气,但多半带着想当然的限定性。

    虽然气势上很有煽动力,其中很多因果却禁不得推敲。”

    “所以,五弟的意思是,

    鱼与熊掌,都想要?”

    “不,不,不是这个意思,

    我只是说这是一个伪命题。

    舍鱼而取熊掌是因为什么?

    熊掌更珍贵吗?

    可是日常饮食中,明显鱼更下饭啊。

    五胡入寇中原,清河士族没有选择舍生取义,而是向新君教授中原传统,他们便是不义吗?

    而我父亲当年,哎,又真的值得吗?”

    暅之不确定庆云是在有意歪楼,还是真的因这个话题有所感触。

    既然他提起了父辈,对答总不能太过唐突,

    用那些儿女情长的事情揶揄,就显得有些失礼了。

    于是暅之也只能顺势聊了两句,

    “儒家毕竟是天子学,治世学。

    强行灌输世界观,输送固有对错判断,也是在所难免。

    道家对这样的情况就非常不以为然,

    庄子所谓中德不德,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衡量和要求别人本身就是一件不道德的事情。”

    “对,圣人不死,大道不止。

    我很喜欢盗跖的故事。

    不过,我更欣赏的还是杨朱。”

    “杨朱?”

    天下十豪,杨朱贵己,

    这个以为我说闻名天下的哲人,哪怕在道家也算是个另类。

    可是庆云为什么会在此时提起杨朱?

    “不错,我记得他传出过一个一毛不拔的典故,是怎么说来着?”

    暅之对道家典故自然烂熟,听到庆云发问,便仿佛是条件反射一般答道,

    “禽子问杨朱,

    如果拔你一根汗毛就能拯救天下苍生,你会拔吗?

    杨朱说不会,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