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,赵国参谋部的诞生-《战国大权臣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3/3)页
    韩非点头道:
    “家主说了,若是君候能办好此事,他一定会在大王面前进谏,让君候再度回归政坛!”
    田单闻言,双目之中顿时绽放喜色。
    曾经身为相邦,品尝过权力的滋味,却被赵王直接罢免,以一个极其难堪的方式下台。
    田单,做梦都想回归赵国政坛,重新证明自己。
    至于以前和李建的那些恩恩怨怨,在此刻都完全不重要了。
    “请替老夫转告李卿,老夫一定完成任务!”
    田单的话,也是掷地有声。
    听完韩非的回复,李建脸色也是放松不少。
    “有都平君负责这件事情,应该是可以放心了。”
    “韩非,你最近正式宣告改换门庭,有没有遇到什么麻烦?”
    韩非从容的笑着,道:
    “之前儒家的那些师兄弟,都把臣当成了叛徒仇人一般看待。”
    “但臣事先都已经料想到了,再加之师兄和我一起,因此也不算什么。”
    李建拍了拍韩非的肩膀:
    “有什么麻烦就来告诉我,我给你搞定。”
    对韩非从儒家转为法家,李建自然是毫不意外。
    毕竟在后世的教科书上都清楚的写明,李斯、韩非两人都是法家大能。
    说白了,法家的制度还是更加适合战争。
    就连儒家本身,之所以能在后来占据华夏文化主流,也是因为董仲舒搞出来的“儒皮法骨”。
    董仲舒的这一套,就是表面上依然尊奉孔孟,但实际上真正的做事手段完全换成了法家李斯韩非这一套。
    从儒法合流开始,儒家多次根据统治者的需求调整自身,比如宋朝朱熹的理学,明朝王阳明的心学等等。
    这是儒家最终得以占据华夏两千年思想霸主地位的关键。
    只可惜到了近代,面对着外来诸多工业化时代国家的侵略,儒家这个出身于农业社会的思想流派,终究还是跟不上时代的脚步,被淘汰掉了。
    但那些都是未来的事情。
    李建现在要做的,就是尽可能的把所有学派都为我所用。
    夺权,统一,两大目标都必须完成。
    战国时代,作为臣子夺取王位,虽然也有赵韩魏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的先例,但终究还是会遭人非议。
    如果能通过韩非等人整合文化界和思想界,就能够最大限度的掌控舆论,削减民间对李建夺权的反对,让整个行动变得更顺利。
    这就是为何李建特意让韩非放弃官职,加入学宫的原因。
    将来荀况退休或者老死,李建就会动用所有能量,把韩非推上去当第二任大祭酒。
    成为大祭酒之后,韩非就能用文化思想界领袖的地位,帮助李建做到其他帮手们做不到的事情了。
    韩非离开之后,毛遂走了进来。
    “家主,李氏之中已经有两名官员被带去问话了。”
    “其中一人已经被带走一天一夜,尚未回家。”
    听到这里,李建也是微微眯起眼睛。
    “平原君,看来也有些着急啊。”
    李建如今力推的对魏战争,归根结底就是要釜底抽薪,断绝平原君的外援。
    平原君也不是傻子,自然也要发动反击。
    眼下来看,平原君应该是打算从李氏的底层官员动手,抽丝剥茧,慢慢波及到李建身上。
    李建沉吟半晌,缓缓开口:
    “你尽可能的想办法拖延一下平原君的调查,让我们的内应最大程度的配合,不要害怕暴露,暴露了就第一时间撤离平原君的势力范围即可。”
    毛遂闻言,脸上顿时露出吃惊表情。
    “家主,这是要和平原君决战?”
    毛遂本身就是平原君府出身,加之平原君府对招收门客的标准向来是多多益善。
    所以鸱鸮情报系统在平原君府安插的间谍也是最多的。
    眼下李建这番话,显然是摆明车马,不惜以全部暴露为手段了。
    李建笑着点头,道:
    “没错,只要等到伐魏之战结束,就是我们正式对平原君下手之时。”
    李建说完这句,又自言自语道:
    “或许,也并不需要等到伐魏之战。”
    李建抬头,看向面前的毛遂。
    “之前让你派人去测试的那几样秘密武器,应该都有着落了吧?”
    毛遂用力点头。
    “请家主放心,一切都准备就绪!”
    这两年,李建凭借着从吕不韦那获得的原始资本,加之纺织厂的垄断地位,可以说是赚了海量的钱。
    这些钱一部分被李建用来扩大再生产,一部分用来编织人脉和关系网,还有很大一部分用来招揽人手,研究一些“秘密武器”。
    想要在官场上混,不管什么时候都得有些不为人知的底牌!
    第(3/3)页